戲劇在社會
Theatre in Society
考察之旅
Research Trip
澳洲考察
Research Trip in Australia
藝術總監胡海輝與戲劇文學指導鄭廸琪遠赴澳洲阿德萊德、墨爾本及悉尼,走訪當地藝術家,了解紀錄劇場發展。
The artistic director Mr Hoi-fai Wu and the dramaturg Ms Tik-ki Cheang visited Adelaide, Melbourne and Sydney in December 2018, conducting in-depth study trip on the development of documentary theatre in Australia.

華文紀錄劇場研討會
14 - 16.8.2023
香港兆基創意書院
(報名詳情將於日後公佈)
華文地區近年開始見到紀錄劇場的踪影,
本港以外,台灣、北京、上海、澳門、新加坡等地都有不同的創作。
透過舉辦一次為期三天的研討會,邀請這些地方的創作人及學者聚首一堂,
共同探討紀錄劇場如何在華文地區落戶發展。
Day 1
14.8.2023(星期一)
10:30 am - 12:30pm
主題:各個地區對紀錄劇場的定義
簡介:紀錄劇場(Documentary Theatre)有不同相關的名稱,例如Ethnotheatre, Verbatim Theatre, Theatre of the Real 等等,即使在華文戲劇界,也有用人種誌戲劇、文獻劇等名稱,港、澳、台及新加坡等地如何選取自己的名稱或為甚麼選用某稱呼?
2:30pm - 5:30pm
主題:各地如何因應本地情景/議題轉化?
簡介:紀錄劇場(Documentary Theatre)這概念來自西方,在六、七年代曾流行一時,九十年代又有復甦跡像,華文各地是如何吸納這概念?如何因應本地情景作出轉化?
Day 2
15.8.2023(星期二)
10:30 am - 12:30pm
主題:各地觀眾如何接收?澳門、台北與香港
簡介:紀錄劇場與主流戲劇形式稍有不同,華文各地觀眾如何反應這類劇種?
2:30pm - 5:30pm
主題:各地觀眾如何接收?北京、新加坡、澳門與台南
簡介:紀錄劇場與主流戲劇形式稍有不同,北京、新加坡、澳門與台南各地觀眾如何反應這類劇種?
Day 3
16.8.2023(星期三)
10:30 am – 1:00 pm
主題:圓桌會議–各地發展的異同
簡介:經過兩天的發言交流,相信與會者必然發現華文各地的異同,最後一天希望大家聚首一堂,帶出這兩天的重要發現。
2:30 pm – 5:00 pm
主題:總結–未來發展的可能走向
簡介:紀錄劇場在華文各地方興未艾,應該仍有很大發展空間,與會者對未來各自地區的發展有何想像或期許?各地又何否持續進行交流?
嘉賓講者(按筆劃序)
王婉容女士(國立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專任教授兼任國際長)
何一梵教授(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助理教授)
李亦男博士(北京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教授)
李銳俊女士(澳門石頭公社及婆仔屋藝術空間(牛房倉庫)創始成員)
汪兆謙先生(嘉義阮劇團藝術總監)
莫兆忠先生(澳門劇場文化學會理事長)
陳炳釗先生(香港前進進戲劇工作坊藝術總監)
莫倩婷女士(澳門石頭公社主席)
郭慶亮先生(新加坡戲劇盒創辦人)
劉天涯女士(台北盗火劇團團長)
趙志勇博士(雲南藝術學院戲劇學院教授)
廖俊凱先生(台北狂想劇團藝術總監)

紀錄劇場放映會:《同行尋光》
香港兆基創意書院放映室
(售票詳情將於日後公佈)
第三屆紀錄劇場節開幕節目《同行尋光》於2021年首次演出,大獲好評:
「將一個艱深而複雜的概念,深入淺出,層次分明地舖陳,
道出社工的核心價值及面對的挑戰。」
以放映方式重溫《同行尋光》,
重回走訪不同年代與背景的社會工作者的當下,聆聽他們的心聲與故事,
理解他們如何處理自身、服務使用者及社會的種種問題,
期望與他們並肩同行,尋找心中那明滅不定、卻始終如初的一點光。
項目計劃資助 Project Grant
藝能發展資助計劃
Arts Capacity Development Funding Scheme
HKSAR Government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
主辦 Presenter


一 條 褲 製 作 為 藝 發 局 資 助 團 體
Pants Theatre Production is financially supported by HKADC
宣傳伙伴 Promotion Partners

節目內容並不反映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意見。
香港藝術發展局全力支持藝術表達自由,本計劃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。